火鍋‘滿血復活’,吃貨的春天回來了

四月以來,重慶人最愛的火鍋店已經“滿血復活”。在疫情逐漸平穩后,重新恢復人氣的火鍋館也開始火熱,已經開始排起了長隊。
根據美團研究院數據顯示,截至4月20日,全國生活服務業商戶復工率達到88.5%,全國餐飲商戶復工率達到91.5%,而火鍋商戶的復工率在所有餐飲品類中遙遙領先。
反觀其他餐飲商戶,盡管已經開業,卻依然難以擺脫“門庭冷落車馬稀”的現狀。疫情帶來的心理陰影依然在抑制消費需求,為什么火鍋能率先復蘇?或者再具體到行業層面,為什么相比于其他行業,火鍋的復蘇更令人關注呢?
一口火鍋,就是一場人間小團圓,正是這樣的情緒性,讓火鍋生而適合“堂食”,而堂食所契合的“聚餐文化”深深地寫在國民的骨子里。火鍋大受追捧,還因為吃火鍋是家人團聚、朋友相見的好機會。圍爐聚炊歡呼處,百味消融小釜中,火鍋其實已經成為人們的感情紐帶,和深植于中國人骨子里的聚餐文化不謀而合。
即便整個餐飲業受疫情影響嚴重,但火鍋的勢頭也是一路看漲,據預測,火鍋業今年的總收入有望突破萬億。遍布全球的快餐霸主麥當勞的市值,也只相當于中國的火鍋業一年的收入。
餐飲業可能是最向往復蘇的行業。
有據可查的數據顯示,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46721億元,其中15.5%的貢獻來自于春節期間的營收。而這個推動作用對于2020年的餐飲商家是不存在的。一系列不確定因素的存在,太容易讓餐飲老板們缺乏信心了,也更迫切地需要一個足夠完整的模型,來不斷跟進市場的復蘇程度。而這樣的行業使命,太適合“火鍋”來完成了.